不要告诉别人(日本核污水排海决定:真实性与真诚性的双欠缺)日本核污水排入大海各国反应,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两年前已扩散到北冰洋,日本民众三成反对,
北京时间8月24日12点(日本当地时间13点),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正式启动核污染水排海。
核电站的运营商,东京电力公司(TEPCO)官方消息称,首次排放的一批福岛核电站处理水的放射性“远低于排放标准”,而全部排放完至少要30年,影响范围包括整个太平洋乃至全球海域。
随后,中国海关总署发出公告称,为全面防范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对食品安全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风险,保护中国消费者健康,确保进口食品安全,将自2023年8月24日(含)起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
图为福岛第一核电站
这是世界关注的一天,也是将影响世界的一天。它促使我们开始回想,这场核污染水排放从何而起?各方专业机构陆续做出了哪些评判?未来还将产生哪些影响?
···
事情起源于2011年3月11日,当天,日本宫城发生了9.1级的宫城地震。这是日本有史以来最强烈的地震,建有核发电站的宫城县、茨城县以及福岛县,均受到了强烈波及。
核电站是一种以核反应为热力源的热电厂,在监测到地震时,活跃的核反应堆会自动关闭其正常的发电裂变反应。不过,核反应堆的自动关闭并不意味着反应的停止,它仍会持续产生巨大的残余衰变热,所以需要不停降温——也就是需要水泵持续向堆芯和乏燃料池注入冷却水,带走核燃料的热量。
然而,由于这次地震发生在日本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附近,还同时引发了14米高的巨大海啸。地震发生约50分钟,海啸就袭击了核电站,不管是主要负责消除残余衰变热的水泵,还是负责应急供电的柴油发电机,全都被冲毁。
当时,福岛第一核电站的1-3号机正在运行,由于核反应堆关闭后没有持续注水,其产生的大量残余衰变热造成了燃料组件的包壳熔化、氢气爆炸、安全壳破损、管道蒸汽泄漏、冷却水泄漏、1-3号机堆芯熔毁等一系列重大事故,大量的放射性物质也随之泄漏。
这就是“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根据运营商东京电力公司的推算,这一事故共造成了大约90万亿贝克勒(Bq)的铀元素、碘-131、镉-137和钚-134的大规模释放,截至2011年8月,平均每半月泄漏2亿贝克勒的铀元素。在国际核事件分级表(INES)上,这次事件被列为最严重的七级。
···
如上文所说,核反应堆停止后仍有衰变残余热,而事故还产生了大量的熔化燃料和燃料碎片,都需要用水持续冷却。而当水接触到这些具有放射性的设备和残骸时,就会被污染。
专门为冷却目的而泵入的水经过处理,被储存在福岛第一核电站场址内的储罐内。但总有残余水分或者雨水在被污染后,从周围环境慢慢渗透、泄漏。事实上,自2011年3月11日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以来,大多数放射性物质在事故发生后立即泄漏到大气中,其中80%最终沉积到太平洋中,而事故产生的放射性废水一直在渗入太平洋。
但对于此事,东京电力一再否认。直到事故发生后的两年,2013年7月22日,他们才首次承认,福岛核污水放射性污水正泄漏流入太平洋。
加之此前,东京电力公司曾采用自家的测量方法,修改放射性物质的排放标准,还曾引起过核事故赔偿纠纷。因此,在事件得到承认之后,国际舆论一片哗然,日本国内也有媒体指责东京电力公司“失去了公众的信任”。
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批准东京电力公司将储存的水倾倒至太平洋,为期30年,并称倾倒的水将被处理并稀释至“可饮用标准”。
···
在全球各方的关注下,有多家专业机构参与进了事故的后续处理中。
2011年10月,法国辐射防护与核安全研究所(Institut de radioprotection et de sûreté nucléaire)发表报告,称从当年3月21日至7月中期,大约有27贝克勒的铯-137释入大海,这也是有史以来观察到的最大量人造放射性物质释入大海。
报告称,福岛海岸附近涌流着全世界最强劲的海流,传输污水远布太平洋,造成放射性物质大量弥散,因此核电站附近的显著的海水污染还将持续,应持续监督在海岛海岸外捕获的海产。
2012年5月,东京电力公司报告称,2011年3月至少900贝克勒的辐射物质释入大气层。当年8月,又有报告称,住在核电站附近的一万居民受到远小于1毫西弗的辐射,认为其“在安全限度内”。
2020年1月,日本核科学家山本一郎担任主席的日本专家小组“ALPS小组委员会”发布报告,称在一年内将所有水排放到海洋中将对当地人造成0.81微西弗的辐射剂量,因此与日本每年2100微西弗的自然辐射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2021年12月14日,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的研究人员称,在北冰洋监测出了微量福岛核事故放射性物质,铯134。
2023年5月,韩国政府派考察团前往福岛,其获取的资料显示,日本净化核污染水的设备,多核素去除仪器(ALPS)自2013年以来已发生过8次故障,亦有样本显示核污染水纵使已经过处理,放射性元素锶的含量仍超过韩国标准两万多倍,因此对于这一装置能否长期安全运作持疑。
2023年7月4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发表结论报告,认为日本在福岛将处理水排海的计划符合国际安全标准。
2023年8月3日,东京电力公司官方称,福岛核电站厂区内1000多个储水罐中的核污染水超过134万立方米,每天新增约100吨核污染水,计划将经过处理和稀释的核污染水通过一条约1公里长的海底隧道排放入海。
···
至于日本普通民众,他们对核污染水排海的看法不一。
8月19日至20日,日本富士新闻网(FNN)和全日本新闻网(ANN)分别开展民调,两家的民调结果类似,对排海计划持赞成意见的受访者超过半数,反对者占比在30%至40%之间。很多民众还指出,日本政府在福岛核泄漏事故中展现出的专业性和信誉度令人质疑。
而福岛县渔业人士则公开表示反对处理水排放,福岛县渔业的会长野崎哲在8月11日表示:“我们在原则上反对处理水排入海洋”。
对此,日本政府表示已设立总计800亿日元的基金,专门补贴因为处理水排海而声誉受损的渔民,希望渔民能理解政府的举措。
图左为福岛县渔业会长野崎哲
而现在,核污染水已排入海洋,未来影响究竟如何?
清华大学团队在2021年做了“核污染水在太平洋扩散机理”的实验,相关论文发表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上。
研究建立了海洋尺度下放射性物质的扩散模型,宏观模拟结果显示,核污染水在排放后约240天就会到达我国台湾东侧海域,之后污染物将迅速覆盖我国的东南沿岸海域,并逐渐向东海和渤海扩散。
而在1200天后,核污染水将抵达北美沿岸,并覆盖几乎整个北太平洋。随后,污染物一边在赤道洋流作用下沿着美洲海岸向南太平洋快速扩散,另一边透过澳洲北部海域向印度洋转移。
而在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中国辐射防护学会常务理事陈志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由于洋流的流速以及排放量都会对最终的传输时间产生影响,所以对于核污染水到达我国海域的时间,目前还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数字。
他还表示,如果海水中的放射性核素含量超过国家的相关标准或法律法规限值,那么包括海盐在内的一系列海产品都将对人体产生危害。
“也就是说,即使不直接接触海洋,核污染水倾倒在海里造成局部区域放射性水平偏高并在该区域的海生物体内富集,最后还是能通过食物链到达人体,从而使人体受到内照射的影响。”陈志说。
采写:南都记者 杨博雯